tags: 哲学基础 阴阳学说/内容
pages: 021
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,在彼此相互资助和促进的过程中表现出同消同长的变化。表现形式有二:一是此长彼长,是阴阳之间出现某一方增加而另一方亦增加,即阴随阳长或阳随阴长;二是此消彼消,是阴与阳之间出现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亦消减,即阴随阳消或阳随阴消。由于阴阳互根互用,阳生可促进阴的化生;阴长又资助阳的生成;若阳消则阴无以化,阴消则阳无以生。故阴阳同消同长是阴阳相互依存关系表现出的运动变化,而阴阳相互依存又在消长过程中实现。
四季气候变化,随着春夏气温的逐渐升高而降雨量逐渐增多,随着秋冬气候的转凉而降雨量逐渐减少,即是阴阳同长与同消的消长变化。即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
所谓“阳生阴长,阳杀阴藏”。人体生理活动中,饥饿时出现的气力不足,即是由于精(阴)不足不能化生气(阳),属阳随阴消;而补充营养(阴),产生能量(阳),增加了气力,则属阳随阴长。临床上常见到的气虚引起血虚,血虚导致气虚,阳损及阴,阴损及阳,皆属此类。常用的补气以生血,补血以养气,阳中求阴,阴中求阳等治法,皆据此而立。
阴阳消长的根本原因,在于阴阳之间对立制约与互藏互根关系的变化。由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变化主要表现为阴阳双方互为消长,即此长彼消,或此消彼长;由阴阳互藏互根关系变化主要表现为阴阳双方的同消同长,即此长彼长,或此消彼消。
阴阳消长的意义,在于维持阴阳双方相对的、动态的平衡状态。在一定的限度内,阴阳消长的运动变化,属于正常状态。例如,自然界的寒热温凉、人身的气血阴阳,始终处在阴阳消长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,消而不偏衰,长而不偏亢,维持在一定范围之内,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。自然界体现在正常气候变化,人体则体现在正常的生命活动。因此,阴阳消长是绝对的,阴阳平衡是相对的,保持阴阳双方在消长运动过程中的动态平衡极其重要。
如果由于某种原因,导致阴阳消长平衡的运动变化失调,则属于异常状态。阴阳消长的运动变化出现太过或不及,相对的动态平衡被破坏,形成阴或阳的偏盛或偏衰,自然界就会出现气候异常变化,人体则引起病变。前述的“阳胜则阴病”“阴胜则阳病”及“阳虚阴盛”“阴虚阳亢”,皆属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失常而出现的此长彼消或此消彼长,而“精气两虚”“气血两虚”,则属阴阳互藏互根关系失常而出现的此消彼消。